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桂林市累计接待游客941.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6.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5.6%。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桂林市以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目标,在畅通交通网络、优化入境服务、提升旅游品质等方面持续深耕、系统发力的成果。在这条发展主线上,金融力量的精准滴灌成为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立体交通网打通“大动脉”,金融保障夯实发展根基
假日期间,桂林北收费站附近,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交织穿梭,形成一幅“公铁竞速”的生动图景。近年来,桂林市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灌平高速、桂林外环、平昭高速等一批关键项目加速落地。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为这些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其中,中国农业银行桂林分行近三年来累计向上述高速公路项目投放贷款超105亿元,截至今年9月末,其在该领域的贷款余额达153.34亿元,成为构建桂林“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的重要金融力量。
桂林北收费站附近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网“公铁竞速”情景。伍文悄 摄
支付便利化扫除“障碍”,贴心服务迎接入境游“暖风”
在国家免签政策的强劲东风下,桂林入境旅游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桂林市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7.45万人次,同比激增79.7%;国庆中秋假期,接待外国游客达143.4万人次,其中通过免签政策入境的达53.5万人次,同比增长46.8%。
为迎接这一入境游新高潮,桂林市聚焦境外游客关心的支付痛点,全面优化支付服务环境。全市金融系统协同发力,其中,农业银行桂林分行等机构积极投身于支付场景建设,将全市近200台ATM机具开通外卡取现功能,并为其40个具备外币兑换资质的网点统一配备验钞设备。同时,该行在全市90余个网点均配备双语服务指南、设置绿色通道,让游客“畅游桂林,支付无忧”。
城市品质升级赋能“颜值”,多元支持提升旅游吸引力
除了疏通“大通道”和优化“微循环”,桂林市更在提升旅游内涵与品质上做文章。过去五年,持续的金融资源有效支持了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以农业银行桂林分行为例,其向本地旅游龙头企业及重点国企发放贷款32亿元,并协助发行中期票据等,资金重点用于城市道路、水路等基础设施以及沿漓江核心景区的维护与提升。
游客聚集在桂林两江四湖“日月双塔”拍照留念。伍文悄 摄
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两江四湖”“夜游桂林”等业态不断丰富内容、提升体验,已成为吸引游客留宿、拉动夜间消费的黄金品牌。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双节期间,桂林漓江、环城水系等水路共开航游船、竹筏16.92万余艘次,发送游客74.28万余人次。
从支撑宏大的交通蓝图,到细致入微地优化入境支付体验,再到赋能城市整体品位跃升,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正推动桂林从“山水甲天下”的观光胜地,向体验丰富、服务贴心、宜游宜居的世界级旅游城市稳步迈进。(伍文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