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跨越山海,绘就开放发展新通途——广西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6周年成果丰硕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作业如火如荼。周军/摄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从钦州港驶出。周军/摄
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区。 林启波/摄
集装箱船停靠在北部湾港钦州港区集装箱码头。周军/摄
9月2日,一艘满载柳州生产的工程机械等货物的集装箱船“HAIAN VIEW”号缓缓驶离钦州港,这标志着“北部湾港—越南—新加坡”RCEP新航线正式开通,我国西部地区的货物正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跨越山海、走向全球。该航线的开通不仅进一步加密了北部湾港国际航运网络,也显著增强了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物流服务能力,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加速延伸。
今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实施的第6个年头。6年来,广西把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开放发展的牵引工程,坚持建通道和强运营齐抓、增效率和提质量同步、拓合作与促融合并举,通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通道凝聚力、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带动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引擎。
破瓶颈,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提升
“以前,公司货物从重庆出发,沿长江出海,绕一圈再往南,出口到东盟国家,靠江海联运要耗时一个月左右。”近日,重庆一家企业的海外业务负责人感叹,如今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从重庆铁路站点发货、在广西港口上船,最快4天就能到达越南。
支撑这一优势的,是不断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6年来,广西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条两广互通、衔接西南、通达港澳、联接东盟的综合运输大通道正加速成型。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已累计完成投资超过80%,预计2026年建成后,西部陆海新通道将成为全国第三条具有江海联运能力的大通道;作为补齐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通道短板的关键工程,黄桶至百色铁路正加速推进,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届时西线通道将全线贯通。
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一张陆海空数“四位一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正在八桂大地铺展开来:陆上,61条陆路大通道让出省出海出边更加畅通;海上,北部湾港91条东盟集装箱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空中,南宁机场航线基本通达东盟各国,构建起南宁至东盟“四小时航空物流圈”;数字通道上,12条国际陆地光缆通达东盟国家。
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辐射至国内18个省(区、市)74个市163个站点,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实现了从“一条线”向“一张网”的转变,正加速成为贯通我国西部腹地、通达东盟、走向世界的国际物流大动脉,成为西部货物出海出边的主要通道,以及RCEP框架下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最快速、最便捷的通道。
强枢纽,“千万标箱大港”目标指日可待
今年4月2日,载着20.48万吨进口铝土矿的“中华伟业”轮缓缓停靠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2号泊位。这标志着目前广西最大的自动化干散货泊位——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1-2号泊位正式启用运营。
北部湾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出海口。6年来,广西着力加强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北部湾港不断提质升级,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119个,钦州港2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防城港20万吨级散货码头、北海港邮轮母港等重大项目建成使用,实现30万吨级油船、20万吨级集装箱和散货船、15万吨级液化天然气船等世界主流大型船舶通航靠泊,综合吞吐能力超3.6亿吨,港口设施能级显著增强。
4月7日,“北部湾港—阿杰贝阿里港”滚装航线在钦州港域首航,1500辆汽车从此出发直达阿联酋迪拜杰贝阿里港。
“这是北部湾港开行的首条滚装航线,同时也是北部湾港与阿联酋迪拜杰贝阿里港之间的首条直航航线。”北部湾港钦州码头有限公司大榄坪第一作业区总经理陈盛昌介绍,新航线路径较传统路径缩短7天,运输时效提升10%至15%,成本降低8%以上。
随着港航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港口通过能力不断提高,北部湾港门户枢纽功能加速凸显。集装箱吞吐量从2019年的382万标箱增长到2024年的902万标箱,年均增长18.7%。今年1至8月,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40.6万标箱,同比增长10%,“千万标箱大港”目标有望年内实现。
增效益,通道运营实现量质齐升
近日,一列满载着建筑板材的中越快速通关班列从南宁国际铁路港发车。“14小时后便可到达越南安员站,不仅运输时间更短,物流成本也降低不少。”南宁铁路物流中心副主任陈小辉介绍,随着中越跨境货物运输需求持续攀升,中越班列从始发每月开行不足5列,到如今基本实现“天天班”。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的重要门户,广西正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在此进行商品集散。跨境货物运输范围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等多个东盟国家,搭建起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经贸往来的“快车道”。
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形成海铁联运班列、中越跨境班列班车、航空货运等多种物流组织形式。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年发运量从2019年的11万标箱增长到2024年的50万标箱,6年增长了3.5倍,提前1年完成国家目标任务。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规模持续扩大,货物转运衔接不畅成为影响货运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为破解海铁联运衔接不畅的问题,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推动北部湾港海铁联运一体化‘小切口’改革,破除铁路与港口间的物理隔离,打通数据壁垒。”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海铁联运集装箱单次转运时间由原来3小时缩短到1.5小时,综合作业效率提高30%,该项改革还成为全国多式联运发展样板案例。
广西持续推进口岸开放,目前拥有海港、内河、公路、铁路航空全类型口岸22个,排全国第4位,2024年口岸货运量2.06亿吨、通关货值达1.21万亿元。此外,广西还持续优化通道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多式联运“一口价”服务收费模式,创新开展“提前申报”等通关模式改革,加快建设中越边境智慧口岸,推动通道运营实现量质齐升。
拓合作,区域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今年4月14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渝黔桂贯通首发仪式在北部湾港钦州港区和重庆无水港同时举行,标志着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正式贯通,并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
“这是广西与重庆、贵州共同推动以氢能重卡为核心的跨区域干线物流通道建设。”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氢走廊”的建设将充分发挥沿线省份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有效带动氢能源上下游产业发展,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绿色发展。
依托共建机制,更紧密的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近年来,通道沿线省份在司法、金融、海关监管、税务等领域纷纷建立协作机制,形成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强大合力。
此外,广西还积极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陆续与越南工贸部、马来西亚投资贸工部、老挝甘蒙省和沙湾拿吉省、文莱财政经济部、柬埔寨商业部等建立经贸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今年1至7月,广西与东盟进出口总额达到2423.2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3.4%。
促融合,陆海联动经济走廊加快形成
当前,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门户,广西正日益成为国内外企业共享新通道发展机遇、布局产业的热土。广西自贸区闵和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便是一个生动缩影。
“钦州港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在此设厂能大大节约物流成本,对我们开拓中国西南地区市场和做大东盟国家市场有很大帮助。”马来西亚闵和国际有限公司内部审核部总经理潘南达说,2024年6月,该公司在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投资设厂,利用钦州港的地缘优势积极打造棕榈油、棕榈粕进口贸易及储运转口的重要基地。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新通道的牵引带动作用正逐步显现。平陆运河经济带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新能源、绿色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主导产业;比亚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等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地;冶金、食品、汽车、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电子工业等千亿级产业在北部湾畔蓬勃发展;中柬(北海)产业园、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纵深推进,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
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是一条物流大通道,更是一条资源要素高效整合、产业规模化布局的经济走廊。通道沿线省份经广西进出口贸易额从2019年的344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6769亿元,增长近1倍。今年1至7月,贸易额达4463亿元、增长18%,通道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西将抢抓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机遇,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以人工智能赋能培育通道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龙绍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