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清晨,一场大雨落下,为春耕生产带来及时雨。广大农户抢抓农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道西村的平桂区福稻天下粮食产业示范区,在大雨中,连片的水田蓄足了水。
“终于下雨了,真的是很开心,水来了就可以插田了。”平桂区沙田镇的农民李金花露开心地说道。
在不远处,农机操作手陈展鼎驾驶着插秧机,不一会儿,一排排整齐的秧苗插满水田。
“趁这次下雨,我们跟平桂区政府和平桂农业农村局协调,在周边抽调了10多台的旋耕机和插秧机,抢抓时机开展春耕,安排在5天内完成1300多亩水稻插秧工作。”贺州市昊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良硼说。
在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长庆塘村的百亩红薯种植基地,十多名农户正在加紧对红薯秧苗进行补栽、移栽工作。红薯种植户周永利说,他今年发展红薯产业200多亩,这次降雨缓解了土壤旱情,他立即组织工人开展补栽、移栽工作。
入春以来,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面临着历史罕见的旱情。
图为平桂区福稻天下粮食产业示范区,农机手驾驶插秧机在雨中插秧
图为平桂区沙田镇农民在雨中插秧
铺门镇是贺州市主要产粮区。面对旱情,铺门镇的干部群众迅速启动“保苗护仓”行动,组织力量清淤古渠。与此同时,“打井突击队”在田野间努力奋战,成功开凿了20余眼深井,其中六合村的“团结井”深达百米,为周边800亩的稻田带来了水源。40台抽水机通过三级提灌,将贺江水送上了百米高岗。
在这场旱情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七旬老农罗圣忠捐出了祖传的“戽斗”;农技专家创新使用“浅湿轮灌法”,使得单亩田的用水量骤降;村民捐赠10台水泵,并组建“巡渠队”实时维护水系,确保水流畅通无阻……一系列举措让农作物得到了良好生长。
随着24日贺州市范围内普降大雨,旱情得到有效缓解。
天降甘霖,雨润田畴;科学调度,力抗旱情。贺州市人民用实际行动保障了粮食安全。
“之前因为干旱,水稻插秧稍慢一些,现在降雨了,各地均在加快早稻插秧进度,全市早稻插秧基本能在五一假期完成。就目前情况来看,也不会影响晚稻插秧。”贺州市农业农村局种子与种植业工作站负责人李天明说。(李艳 邓静子)